「2022疫苗研發Workshop」報導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超過二年,病毒透過持續的傳播衍生各種變種,在世界各國造成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台灣也正努力抵抗著Omicron變種的襲擊;因此,發展次世代疫苗的工作,提升國家疫苗研發能量及建立快速有效生產鏈已是刻不容緩。有別於歐美有跨國藥廠的資源,台灣研發量能散布在產官學研各界,因此為讓二年多來累積的經驗能有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並參考美國政府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的精神,本院舉辦「2022疫苗研發Workshop」邀集政府官員及疫苗研發產業重要代表,期望透過會議建構溝通平台,結合學研界的創新研發量能、產業界生產鏈的快速建立以及政府在法規、行政協調上的整合協助,針對Covid-19疫苗盤點及次世代疫苗未來發展方向凝聚共識與聚焦整合,盼發揮國內疫苗研發最大效益。

更多內容

2022精準環境醫學研討會—重金屬與健康

本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以下稱環醫所)與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於2022年3月19日舉辦精準環境醫學研討會春季會,超過二百多位產官學研專家與學生參與探討金屬污染與健康防制策略。會議中除了分享農地重金屬監測技術,亦建議建置國家級人體生物監測平台,提供全國代表性重金屬背景參考濃度。並提出應結合醫療機構的重金屬臨床檢測技術,評估毒性與濃度,提供重金屬中毒緊急檢測平台聯盟。此次大會以「重金屬與健康」為研討主題,微量重金屬元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所需成分,但是過量重金屬嚴重影響健康,包括生理功能異常、基因突變和癌症風險等。重金屬一旦進入環境或生態系統會存留、積累或遷移,但不會消失,進而造成環境危害。

更多內容

2021醫療器材跨領域人才培訓(進階)課程「後疫情時代之創新智慧醫療」報導及線上影音

隨著生物科技發展迅速,複合醫材研發成果不斷創新,不論是輔助裝置(Assistive Device)、生物材料(Biomaterial)、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及預防醫療(Prevention Medicine)已成為醫材發展新趨勢,更繫乎全球健康照護產業發展之關鍵。因應此龐大市場之需求,國內藥廠、生技公司或產業跨界轉型,亦競相投入該領域進行研發,搶攻商機。近年因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的狀況下,國內整體氛圍更加重視自主生產高階醫療器材與醫用耗材之能力,醫療器材(以下簡稱醫材)產業已成為國家重要產業發展的政策推動項目。

更多內容

專題演講暨商機交流會:「安進的前瞻觀點:『預測與預防』維護了醫療保健政策上的韌性」

本院創新育成中心(以下稱本中心)於2021年9月9日舉辦「安進的前瞻觀點:『預測與預防』維護了醫療保健政策上的韌性」專題演講暨商機交流會,邀請台灣安進藥品有限公司李宜真總經理蒞院演講與交流,考量疫情現況,活動採實體與視訊會議合辧方式進行。專題演講內容簡述如下:

更多內容

2020年國衛院論壇「新冠疫情的挑戰及疫苗產業的展望研討會」專家會議

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防治工具之一,因此,疫苗自製關係國家安全;然而,相較於歐美(100%)、日本(59%)、韓國(38%),甚至是中國(85%),我國的疫苗自製率(8%)明顯落後於他國。此外,面對新興傳染病,台灣的疫苗開發速率緩慢,為解決此雙重困境,國衛院論壇於今(2020)年啟動相關研議議題,並由南台科技大學蘇益仁講座教授擔任召集人,於2020年4月7日邀請產官學社代表召開第一次專家會議,以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並提供相關會議結論予政府參考(會議結論已發表於國衛院電子報第836期,2020年4月10日)。為了進一步蒐集各國最新疫情及疫苗開發進展,已於2020年7月7日召開第二次專家會議(會議結論已發表於國衛院電子報第849期,2020年7月16日),於2020年11月5日召開本年度最後一次專家會議。

更多內容

「邁向智慧醫療與精準健康」2020醫療器材跨領域人才培訓(進階)課程報導及線上影音

隨著生物科技發展迅速,複合醫材研發成果不斷創新,不論是輔助裝置(assistive device)、生物材料(biomaterial)、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或預防醫療(prevention medicine),皆已成為醫材發展新趨勢,更是全球健康照護產業發展之關鍵。因應此龐大市場需求,國內藥廠、生技公司或產業紛紛跨界轉型,競相投入該領域進行研發,搶攻商機。為跟上醫材領域快速發展的趨勢,除了法規必須與時俱進外,跨領域人才亦是產業勃興的關鍵。近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不但多次聚焦在生醫產業前瞻趨勢與新創格局議題,更多次強調生技醫療與資通訊技術(ICT)技術匯流的重要性;而其所需法規之調整與開放,以及跨領域人才培育,是台灣生技產業壯大之關鍵。

更多內容

斑馬魚研究體驗紀實—「2020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系列活動

本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於2009年設立斑馬魚核心設施,並於2010年起獲國科會的經費支持,成立「台灣斑馬魚核心設施」的分部,經由提供斑馬魚相關之研究材料、技術、設備與開辦斑馬魚研習會等,協助提升國內斑馬魚研究之廣度及深度。該設施目前已成為斑馬魚國際資源中心(Zebrafish Inter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ZIRC)的第一個區域性中心(Regional Center),更在2015年3月及2018年3月二次獲得「國際實驗動物管理評鑑及認證協會(AAALAC)」認證。本中心亦重視人才培育,為了啟發在學學生對科學研究之興趣,本中心亦多次在暑假辦理「斑馬魚夏令營」,使在地學童有機會體會生命形成的奧妙。

更多內容

通用成癮治療系列課程開鑼:「第一線人員必備之生理學與藥理學」登場

本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為增強成癮治療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共通背景知識,舉辦「通用成癮治療系列課程」工作坊。第一場課程主題為「給成癮治療專業人員的生理學和藥理學知識」,於2020年8月7日假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由本中心三位研究人員擔任講師(陳為堅主任、林彥鋒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王聲昌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計48位學員(含藥癮個管師、心理師、社工師、醫師與相關輔導人員)全程參加並取得課程證明。

更多內容

2020年國衛院論壇「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專家會議

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防治工具之一,因此,疫苗自製關係著國家安全;然而,相較於歐美(100%)、日本(59%)、韓國(38%),甚至是中國(85%),我國的疫苗自製率(8%)明顯落後於他國。此外,面對新興傳染病,台灣的疫苗開發速率緩慢,為解決此雙重困境,本院論壇於今(2020)年啟動相關研議議題,由南台科技大學蘇益仁講座教授擔任召集人。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已於2020年4月7日邀請產官學社代表召開第一次專家會議,並已提供相關會議結論予政府參考(會議結論已發表於國衛院電子報836期)。

更多內容

2020年國衛院論壇「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緊急開發策略」專家諮詢會議

面對各類傳染病對公共衛生的衝擊,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治工具;然而,相較於歐美(100%)、日本(59%)、韓國(38%),甚至是中國(85%),我國的疫苗自給率(8%)明顯落後於他國。此外,面對新興傳染病,台灣的疫苗開發速率緩慢,為解決此雙重困境,國衛院論壇於今(2020)年啟動相關研議議題,由南台科技大學蘇益仁講座教授擔任召集人。適逢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乃於2020年4月7日邀請產官學社代表,召開專家諮詢會議;產業界包括:疫苗廠(高端與國光公司)和具有疫苗臨床試驗的公司團體(昱厚生技與本院生物製劑廠),官方機構包括:衛生福利部科技組、食品藥物管理署、疾病管制署、醫藥品查驗中心,學術界包括:本院和中央研究院,社團機構包括: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台灣疫苗產業協會籌備處。會議相關報告內容與討論重點摘要如下。

更多內容

第24屆神經腫瘤學會會議報導(下)

延續826期刊登之「第24屆神經腫瘤學會會議報導(上)」會議報導,以下摘要作者於大會發表之內容與心得。筆者因為擔任台灣神經腫瘤學會理事長,且2019年亞洲神經腫瘤學會由台灣神經腫瘤學會負責在台北主辦年度大會,美國神經腫瘤學會與亞洲神經腫瘤學會素來有密切聯繫交流,因此邀請筆者偕同亞洲神經腫瘤學會成員就該年度亞洲神經腫瘤學會年會的精華,於第一天的上午主持一整個討論場次,並由筆者擔任主席。

更多內容

第24屆神經腫瘤學會會議報導(上)

神經腫瘤學會(The Society for Neuro-Oncology)於2019年11月底在美國亞歷桑納州鳳凰城市召開第24屆年會與教育課程日。該研究領域包含病理學、神經外科學、傳染病學與基礎研究等領域,每年召開的年會則為神經腫瘤相關醫療人員及學者最重要的年度學術交流盛會。創立迄今二十四年,此屆年會的與會者已經多達二千六百人,可見其重要性。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