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您的抗疫好朋友!

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全球各地民眾紛紛減少外出,戴上口罩與定時消毒,這不只有助於新冠疫情控制,也大大降低流感的傳播。而在疫情漸緩的現在,口罩禁令逐步鬆綁,流感病毒的反撲也超乎大家的想像。例如:2022年澳大利亞4至6月即出現提早與短暫的流感高峰,甚至每週最高有三萬人次確診[1]。雖然,並不是一波死傷慘重的疫情,但也足以作為全球的前車之鑑了。

更多內容

2月4日世界癌症日

呼應世界癌症日 台灣與全球癌症現況比一比
根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指出,癌症為全球死因第二位,每年有一千萬人死於癌症,估計到2030年,75%的癌症過早死亡將發生於低收與中低收入國家;反觀台灣,癌症已四十年蟬聯十大死因的首位。根據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2021年統計,共有51,656人死於癌症,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18.2人,其中又以肺癌、肝癌、大腸癌為十大癌症死因前三位;且癌症發生率也年年上升。根據最新的癌症統計報告指出,2019年有121,254人罹患癌症,較2018年增加5,123人,癌症時鐘亦快轉11秒,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

更多內容

天冷小心中風危機

「中風」如其名,發生時就如一陣風,說來就來;其英文為Stroke,意指如同突然被重擊一般的感覺,「中風」疾患突然的發生,且沒有事先的預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全球健康估計(Global Health Estimates, GHE)資料數據指出(2000至2019年):在2019年,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按死亡總人數排列)中,心血管疾病為第一大死亡原因,而中風則為第二大死亡原因[1]

更多內容

肥胖會加速大腦認知老化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年3月報導指出,全球有超過十億人是過胖的:其中包含6.5億位成年人、3.4億位青少年與3,900萬位兒童;然而,這數字仍在持續增加中。WHO預估,至2025年將有約1.67億人(成年與兒童)因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而變得不再健康。肥胖是種疾病,且影響身體甚鉅,包含心、肝、腎、關節與生殖系統,還會導致一系列的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如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與中風、各種形式的癌症與心理健康的問題;肥胖也會於罹患新冠肺炎後增加3倍的住院風險[1]

更多內容

低溫保健8要點

這幾天氣溫直落,寒流來襲,相信民眾十分有感。當氣溫降低或周遭環境溫度驟降時,血管內的平滑肌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增加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心臟病或中風急性發作的風險。國民健康署提供下列8要點讓您安心過好冬!
1. 要保暖
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以及洋蔥式(多層次)穿搭法,方便穿脫。

更多內容

面對失智,優雅的老化

「小小羊兒要回家,紅紅的太陽下山啦」,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醫師唱著失智母親最喜歡的歌曲,是曹醫師與92歲失智老母親的日常。在2021年7月22日這天,曹奶奶安詳地在床上離世,曹汶龍醫師跪在床邊,輕輕撫摸母親雙手,在她耳邊輕輕唱著「小小羊兒要回家」,為基督徒的母親禱告,更謝謝母親一生的教導,為失智症家庭做出美好示範[1]

更多內容

你應該知道的事―一氧化二氮(俗稱笑氣)

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通常被稱為「笑氣」,近年來濫用在娛樂目的的新聞時有所聞。法國食品、環境及職業衛生安全局(The French Agency for Food,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ANSES)統計了法國境內通報一氧化二氮濫用之案例,指出在2020年期間年輕人中毒病例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一氧化二氮所導致的中毒可能會產生嚴重且長久的神經系統影響…

更多內容

嗜中性細胞胞外誘捕網與其相關疾病簡介

嗜中性細胞與病菌感染簡介
嗜中性細胞在人體先天免疫系統的功能,主要是負責防禦細菌、真菌或阻絕病毒感染與擴散的細胞。在臨床上已知患者體內嗜中性細胞數目偏低會導致病菌感染不易根治,同時也極容易復發。因此,有關嗜中性細胞在先天免疫病原菌清除、免疫活性的調控,以及在病理學的研究,遂成為基礎以及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嗜中性細胞主要藉由吞噬作用、脫粒作用與釋放嗜中性細胞胞外誘捕網(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等三種效用功能防止微生物感染與侵害,其中以嗜中性細胞胞外誘捕網(NETs)功能發現最晚。

更多內容

2022世界糖尿病日

世界糖尿病日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於1991年發起成立,目的是提升全球對糖尿病的認識及關注糖尿病所造成的健康危害,這項提案於2007年通過決議,並以1922年發現胰島素的加拿大科學家Frederick Banting之生日為紀念,正式將11月14日訂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目前為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宣傳活動,推廣至涵蓋一百六十個國家,超過逾十億人。2021至2023年的主題為「可近的糖尿病照護(access to diabetes care)」,而今年傳遞的主要訊息為「衛教為將來(education to protect tomorrow)」強調提供醫事人員與糖尿病患者更好的衛教資訊。

更多內容

即使是少量的身體活動,也能降低憂鬱風險!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媒體中心」於2021年9月的報導[1]文章指出,憂鬱症是常見的疾病,預估全球約有3.8%的人們受到憂鬱症的影響。在全世界約有2.8億的人口罹患憂鬱症,其中,成年人約有5%、60歲以上的成年人則約有5.7%罹患憂鬱症。憂鬱症不同於「日常情緒波動」或「生活之中短暫的情緒反應」,當憂鬱症反覆發作且發作強度漸增時,憂鬱症將會嚴重地影響健康狀況。

更多內容

指定傳染病介紹—拉薩熱Lassa Fever

2022年4月22日,「幾內亞東南部蓋凱杜省」出現二例拉薩熱(Lassa Fever)病例,經幾內亞衛生和公共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 and Public Hygiene of Guinea)於實驗室確認後,正式宣布爆發拉薩熱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警告,像是猴痘(Monkeypox)和拉薩熱(Lassa fever)等地方性流行病的爆發,正變得更持續性和頻繁。

更多內容